“陳主任,我已經懷孕3個月了,多虧您之前幫我做了手術,非常感謝您!”近日,我院婦科副主任陳麗華主任醫(yī)師收到了一條患者的感謝短信。
發(fā)來短信的黃莉(化名)在來我院就診前已經備孕快3年了,大大小小的醫(yī)院跑了不少,但還是沒能順利懷上寶寶。經朋友介紹,她慕名來到陳麗華的診室。詳細了解黃女士的病情后,陳麗華決定做個宮腔鏡了解其宮腔情況。
術中,陳麗華發(fā)現其靠近輸卵管開口處有一顆大小約1x1cm的子宮內膜息肉,遂予行息肉切除。出院后,黃莉便很快懷上了寶寶。
“子宮內膜息肉是造成不良宮腔環(huán)境的常見因素之一,未及時診斷和充分治療會對生育產生不利影響,可導致不孕、復發(fā)性流產等。不孕女性在子宮內膜息肉治療前,應進行多學科全面評估,包括子宮內膜息肉對不孕的影響和其他生育力評估。”陳麗華介紹說。
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產生的突出于宮腔內的腫物,可單個或多個,多表面光滑。目前病因尚不明確,多認為主要與內分泌紊亂有關,因雌激素導致子宮內膜增生,故而子宮內膜息肉的形成可與雌激素水平過高密切相關。其次,宮內避孕環(huán)、流產手術、分娩、宮腔手術操作等導致的炎癥刺激也是發(fā)生子宮內膜息肉的原因之一,且長期炎癥刺激可使之增大。

大部分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癥狀,有部分患者可能會發(fā)生異常子宮出血。子宮內膜息肉對女性的生育力可能存在潛在影響,15%-25%的不孕婦女患有子宮內膜息肉。子宮內膜息肉惡變率較低,但絕經后發(fā)生的子宮內膜息肉不典型增生時,應視為癌前病變。通常而言,1cm以下的小息肉容易發(fā)生消退,且惡變的機會不大,因此,無異常出血且<1cm的小息肉可以觀察。部分可以自然消退,部分需要手術治療。
相關醫(yī)學研究顯示,約有 25%~27% 的息肉,經過一年的觀察,可以自然消退。通常而言, 0.8 cm 以下的小息肉多可自發(fā)消退,且惡變的機會不大,因此,0.8 cm 以下的息肉可以選擇保守觀察。子宮內膜息肉是否要手術治療,與有無癥狀、患者有無生育要求及是否絕經等有密切關系。若患者有生育要求,即使較小的息肉但位置又特殊的情況,仍可能引起不孕。不孕女性的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,不建議單純采用藥物治療,也不建議盲刮法去除子宮內膜息肉。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是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“金標準”手術,不僅有助于提高自然妊娠率,還能改善輔助生殖技術的妊娠結局。一般在月經干凈后2-7天內手術,此時子宮內膜較薄,視野最清晰。息肉切除后可以有效提高低生育力婦女的生育能力。